一双解放鞋引发的纠纷
“那不是我搞的嘞!我们都一把年纪了,怎么会开什么网店?那不可能!”电话那头,松滋市一位六旬老人语气激动又困惑。电话这头,石首市人民法院绣林法庭法官手中,正拿着一份来自知名解放鞋品牌(中国驰名商标)持有者——某大型央企下属公司的诉状,上面清晰显示,正是这位老人的身份信息在淘宝平台注册了店铺,涉嫌销售侵权作训鞋。
这场源于“解放鞋”的商标权纠纷,一开始就充满了疑云。2025年7月,绣林法庭连续收到三份诉状,原告均为同一家实力雄厚的品牌公司,指控三家淘宝店铺侵犯其商标权。然而,承办法官梳理案件时发现了不寻常之处:三位被平台披露的店主身份信息均指向年逾六旬的老人,且预留的联系方式全部失效。更引人关注的是,通过向石首市公安局发送快速信息共享协查函查询,得知这三位“店主”户籍地址均为松滋市某乡镇,其中两人还同姓。经验丰富的法官立刻警觉:“六旬老人集体失联经营网店?这背后必有蹊跷!”初步判断,真正的经营者可能隐藏其后,老人们或属“被挂名”。
为查明真相,承办法官当即驱车赶往松滋市被告户籍所在地。在村委会的协助下,终于与其中一位老人取得了电话联系。
“您好,我们是石首法院的。有个关于您在淘宝开店售卖解放鞋的商标侵权案件……”法官的话音未落,电话那头便传来老人激动而困惑的声音:“那不是我搞的嘞!我们都一把年纪了,怎么会开什么网店呢?那不可能!你们找错人了吧!”
面对老人的否认,法官耐心解释:“老人家,您别急。淘宝开店需要严格的实名身份认证,不是简单地提供身份证信息就能完成的。我们处理过很多类似案件,很多情况是家里晚辈使用了长辈的身份信息开店,或者信息被他人借用。您仔细回想一下,家里有没有后辈在做解放鞋或者网店生意呢?”
法官的提示如同钥匙,打开了老人的记忆闸门。“解放鞋……网店……后辈……”老人喃喃自语,沉默片刻后突然想起:“哎呀!我屋里有个侄儿子(侄子),好像是在搞鞋子生意……难不成是他搞出来的名堂?法官同志,我把他的电话给你们,你们问问他!”
通过老人提供的联系方式,法官很快与网店的实际经营者——老人的侄子取得了联系。侄子坦承借用家中三位长辈身份信息在各购物平台开设多家网店、销售侵权解放鞋的事实。法官随即向其详细释明了商标侵权的法律性质及后果。
“法官同志,是我做得不对。”侄子认识到了错误,“我确实没意识到这么严重。我愿意承担责任,看看能不能和原告公司协商解决?”
了解到案件背后的实情以及实际经营者的认错态度,绣林法庭决定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。承办法官分别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了多轮沟通与协商。调解过程中,法官充分考量了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,包括侵权持续时间、售出商品数量及侵权总金额等,同时也引导原告公司理解和考虑被告的实际经营状况和认错诚意。
最终,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,三起案件均达成了令双方满意的调解协议。侄子作为实际经营者,积极履行了协议约定的赔偿义务。原告公司也信守承诺,以“双方达成和解,被告已履行完毕”为由,向石首法院申请撤回了对三位老人的起诉。至此,一场因“解放鞋”而起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,三位“躺枪”的老人卸下了无端的诉讼负担,真正的侵权人也承担了应有的法律责任。
下一步,石首法院将以此案为鉴,继续加强法院与电商平台、市场监管、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协作,更高效地识别“借名开店”等侵权行为。同时,积极普及个人信息保护和合法经营的法律知识,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和个体经营者,努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。
法官提醒
大家务必保管好身份证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,切勿随意出借或售卖,避免“被开店”“被担责”。网上开店卖货,尤其涉及品牌商品,一定要事先获得品牌方的正式授权,或有合法的进货渠道,合法经营。无论老少,多了解与生活、经营相关的法律知识,遇到问题主动依法解决,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。